载着池楠灵柩的马车绕过玄武门,缓缓驶入东宫。
太子虽不在场,却早有宫人接应安排。
只是这安排是为池楠,而非池夏。
池夏目送阿姐的棺椁消失在朱漆宫门内,独自站在宫门外茫然四顾。侍卫既不让她入内,也不驱赶她离开。
太子传话时语焉不详,既未说明淑妃设宴的具体时辰地点,也未解释设宴缘由。
她因池楠之故,一身素服赴宴也不算失礼,可眼下前路茫茫,竟不知该往何处去。
索性坐在宫门门槛上,细细打量起这座皇城——巍峨殿宇、曲折回廊、嶙峋假山、葱郁树木、锦鲤游弋的池水、光可鉴人的玉砖……阿姐从前跟秦家来过几次皇宫,若换成阿姐在此,定不会坐以待毙。
“就让她这么坐着?”背后的侍卫悄声与同伴交谈,太子吩咐不让他们同这位池二娘子说话,自然无人敢为她指路。
可这么坐着,怕是要闯祸。
显然被问到的另一个侍卫更有主意:“怎么,你还想替太子殿下安排?除了少阳院,你想死哪随你挑。”
“你这嘴淬了毒吧!我不过随口问问。”好心侍卫决定不再泛滥好心。
另一人哼道:“不想死就别多管闲事。”
皇家无秘密。太子既说淑妃设宴,淑妃必然知晓她已入宫。若她迟迟不露面,必会获罪。
可又能降下什么大罪?池广鸣降官?池节罚俸?都不痛不痒。
最多不过奚落几句,罚抄宫规女戒,最重也不过一顿板子,取消她与太子的婚约……
那可真是求之不得!
比起贸然闯入淑妃宴席自取其辱,池夏宁愿有人主动斩断这条太子妃之路。即便挨板子也在所不惜。
好心侍卫巡逻一圈回来发现池夏还在门槛上坐着,不由嘟囔几声。
赶上日头高照,被换岗的叫去吃饭。
日头渐高,侍卫换岗用膳。池夏揉着空瘪的肚子,这满目景致看遍,也不过熬到正午时分。
“可是池二娘子?”一道温和的女声在不远处响起,声音不大,刚好够她听见。
这深宫之中怎会有人认识她?池夏立马不饿了,忙站起身。
池夏警觉抬头,只见一位衣着体面的嬷嬷正向她走来,不像宫人,应是高门权贵家的嬷嬷,便微微福身:“正是臣女。”
“老奴是贺王府的,今日随王妃入宫赴宴。”
贺王妃?池夏心中疑惑,贺王爷常年征战未曾娶妻,何来王妃?
贺王爷战功显赫,早就做好避免功高震主的打算,不娶妻、不立世子,是他最大的努力。
倒是有不少为延续子嗣而被塞入王府的偏房,没有主母带领,贺王府后宅从不入宫门,以免坏了规矩连累贺王爷。
这些都是阿姐曾经在书信中告诉池夏的,当然也为了打探她是不是真的心系贺小将军。
可她还没有提笔回信,就得到阿姐回京的消息,想着见了面再细说,可如今阿姐就在她背后的宫殿中……
思绪飘远间,池夏猛然回神,摇走眼底的凄婉,坐一上午都没想起缅怀阿姐,怎的来了个嬷嬷反倒神伤起来?莫不是真把贺王府当作救命稻草,竟放松了警惕?
痴人不能说梦。
她强迫自己正色道:“这些年承蒙王府厚赠,臣女却未曾登门拜谢。更不知王爷新娶王妃,实在失礼。还望嬷嬷代为转达,莫要拒绝池府的赔罪帖子。”
嬷嬷微微一怔,显然没料到池家女儿如此聪慧谨慎,言语间虚虚实实,换做歹人多半要被她虚晃一枪。
但她身负使命,不便在少阳院前多做解释。
“池二娘子多礼,王妃入宫后发现落了东西,老奴刚取回。恰见二娘子在此,特来问安。”
池夏从不相信巧合,但贺王府嬷嬷的出现,确实比她枯坐宫门强上百倍,于是顺水推舟:“王妃也是来赴淑妃娘娘的宴吗?可否劳烦嬷嬷带臣女同去?”她面露难色,“我头回入宫,不敢乱走。”
嬷嬷会心一笑。老夫人命她入宫护着池夏,这娘子倒是识趣。“二娘子请随老奴来。”
远离少阳院后,嬷嬷主动解释:“王妃也是头一回入宫,老夫人特命老奴伺候着,二娘子不必担心,到时挪下坐席便是。”她要将池夏负责到底。
“多谢嬷嬷,还不知嬷嬷如何称呼?”从前都是秦氏出面,池夏还从未见过贺王府中人。
“府里都唤老奴云嬷嬷。”嬷嬷亲热道:“说来二娘子应该见过老奴一面,那年雁归楼事后,就是老奴替老夫人来的池府。”
雁归楼?池夏心头一紧。
那年云嬷嬷到访时,她正因“受惊”昏睡,实则被秦氏禁足,并未见过外人。
可云嬷嬷也不是好糊弄的,小将军当年的处境是经常受伤流血,这娘子既能救人,怎会被一点点血腥场面吓住。
也怪小将军从不向老王妃细说雁归楼中的事,只托老王妃重谢池二娘子,自己伤还没好就去了南疆,再无音讯。
老夫人得不到宝贝孙子的任何消息,只能把目光投向当事人池夏的身上。
可私下里一波接一波的谢礼送出,都没能撬开秦氏的嘴,让她们见到池家二娘子。
还好,有了转机。
昨日池府门前宣旨,这位池二娘子亲口说心系贺小将军,老夫人得知,激动得不得了,吩咐云嬷嬷备些贺礼,亲自送给池二娘子。
老夫人不是惦记孙媳妇,而是认为她敢如此抛头露面,定跟她宝贝孙子有往来,能探听到一两句消息都能安了老人家的心。
今日一大早又来报说淑妃娘娘的宴会上有池二娘子的名字,老夫人赶忙让那新册封的贺王妃带着云嬷嬷进宫。
这边贺王妃猜到老夫人让她进宫目的,但得此机会能彰显她王妃身份,也是正中下怀的好事,进了宫便不再管云嬷嬷所为,身着华服直奔淑妃寝宫。
云嬷嬷提及雁归楼,也是有意提醒池夏,这些年收了贺王府礼,也该亲自解释当年事情。
可听着池夏口中跟秦氏无二致的答话,云嬷嬷不免气馁,不怪池夏守口如瓶,只怪秦氏太过霸道严厉。
“那这些年,二娘子可知南疆战况?”云嬷嬷揣着最后一丝希望问。
南疆?闺阁女子怎么会关注行军打仗之事,池夏心知肚明这是在问贺小将军消息。
她轻声道,“不知。”可是看到云嬷嬷一脸失望,她竟然想到深宅中的老王妃,以泪洗面,寤寐思服的模样,不免恻隐。
靠近几步低声道:“昨日来接家父下朝,听到车外几句议论,我不知什么意思,嬷嬷听了若觉不妥,便当我没说过。”
云嬷嬷眼中精光一闪,乐得答应。
池夏声音压得极低:“南疆军中上奏,南诏国内或欲纳贡称臣。”
纳贡之后,战事结束,贺小将军就有可能回朝……池夏没有添油加醋,其背后的意思全由她们自己想。
昨日满城都是太子跟池家二女的传言,贺王府和贺老王妃自然没顾及朝堂变幻,是以漏过这个消息,今儿倒是让池夏点了醒。
她感激地拍拍池夏的手。
看着如此聪慧的女子,云嬷嬷心里喜欢,可一想到太子所为,就替二郎惋惜,“二娘子的婚事,可算定了?”
见她被这话问得神色发懵,脚下踉跄,云嬷嬷手快扶住,才自知失语。
良久,她幽幽吟道:“淼茫积水非吾土,飘泊浮萍自我身。”
吟诗一句,自觉矫情,随即强颜欢笑:“尚无圣旨,全凭太子一言。无论定否,都不敢劳嬷嬷挂心。”
这话听着心酸,不但认命,还自绝于同贺王府的关系。
那挤出的惨淡笑容,令人心疼,本该是人间富贵花的女子,也是他们贺王府的恩人,如今却自比浮萍。
云嬷嬷却没有安慰的立场,也没有做主的资格,想着回去禀了老夫人,再由老夫人宽慰吧。她今日的任务就是好生将池二娘子送出宫。
淑妃娘娘的赏花宴设在午后的群芳苑。
这个季节,最后开放的几棵梅花树已无人问津,丽人们都站在一颗硕大的樱花树下,任花瓣如雨般洒落肩头。
池夏入馆后,一眼便认出高台上的淑妃,富丽堂皇、贵气逼人。身姿斜倚着,华丽的罗裙由碧玉蚕丝织就,铺开来犹如葱郁枝蔓上的一朵娇花,远观高台,亦有美人如玉之感,配着下面的花红柳绿,活像一副西王母俯瞰瑶池众仙同乐图。
她自是不配跳入瑶池,恭敬叩拜后,默默退至流水曲觞的末席。
期间有人邀她同去吟诗作赋,她都以才疏学浅拒绝,两个时辰里没有挪动一寸身子。
被美人们频频抛出鄙夷的目光也不觉难堪。
毕竟她们来找她,都是因为太子,看不起她,也是因为她配不上太子。
只是她们没想到,她们质疑她的同时,也是质疑了太子吗?
池夏暗自得意,丢人事小,抹黑太子颜面事大。最好太子厌恶她至极,早日取消这门婚事。
池夏暗自得意的样子以为瞒过了所有人,却不知高台上的淑妃早已看穿,慵懒一笑:“许久不见如此有趣的人了,就是小家子气了些。”
旁边宫人堆笑应和:“娘娘说的是啊,不知如何被太子看中,也不怕将来闹笑话。”
“蠢货。”淑妃杏眼瞪去,斥道:“不知道便不要妄言。若传到未来太子妃耳中,本宫可救不了你。”
宫婢骇然。宫人传言她还不信,她家娘娘都这么说了,这女子恐怕真会成为太子妃。
只是不知,这位看似平平无奇的女子,怎会有如此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