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路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上路看书 > 我靠宅斗系统基建封侯 > 第18章 第 18 章

第18章 第 1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姜琦对商业的搭建很粗暴,就是打算先开一个官方的“大卖场”出来。原本是想着把集市鼓捣出来,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百姓间能互相交换的商品实在不够,而且也没有那么多人手能腾出来做这个买卖。

那就只能姜琦先牵头了,雇佣几个残疾的百姓看着,再把工坊里的衣服,县仓的粮食,匠所折腾出来的生产工具,还有从赵家搜罗出来的家具碗筷之类的都塞进去。这样一来县衙牵头,不管是内部治安还是生活用品价格都会趋于稳定,对市场的恢复起很大的正面效果;二来她能把整个县城的铜钱集中,不论向外还是向内都不担心投入。

但光她塞的东西肯定不够,民以食为天,最好还得往里面塞点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蛋奶肉菜。

这会钱老爷虽说带回来了牲口,但耕牛得拉去开田,鸡鸭还得时间养,母牛的奶水就更别指望了,所以最好的情况就是继续薅钱家羊毛。

钱老爷受宠若惊地从六伢手里接过茶水,皱眉琢磨怎么拒绝县太爷这个跟强盗没区别的要求。姜琦也不催他,闭着眼慢悠悠地等着。

瞧见县太爷稳坐钓鱼台的模样,钱老爷重重地叹了口气:“唉,回县尊的话,不是草民不想出力,只是家里的东西也实在不多,供给不起全城百姓啊。”

钱家是养殖起家,家里这些东西的存量比县衙都大不少,拿出一小些来伤不了筋骨,但姜琦的规划对钱家而言,明显看不到多少收益,是个纯赔钱买卖。

姜琦不紧不慢地品着茶水,其实也没啥好品的,荒年没有茶叶,就是往水里放了点瘪着的麦种,添了点粗盐,苦的提神。

钱老爷的拒绝理所应当,但她一点也不慌,慢悠悠地问:“钱老爷家里粮食压力不小吧。”

先前讨论母牛的时候,钱老爷一着急就把把柄递给了姜琦。养牛的小贩会觉着养头母牛压力大,那钱家呢,跟刘家赵家不同,养殖起家注定了家里除了人口嚼用,还得挪出一部分来给牲口。

就算这些大户手里粮食不少,也没道理这么消耗,尤其是这些人是逃难回来的,一来一回她就不信钱老爷手里能握多少粮。

而如今榆县粮食大头在她手里,这明显是个插手进去的好时候。

看着钱老爷突然涨红的脸色,姜琦友善提议:“本官也不是什么掠人财产的恶人,只是钱家愿意出点小力,本官也愿意扶持一二罢了。”

“钱老爷能千里迢迢为县城带回来这么多的好东西,若是愿意再为县城搭把手,本官少不得得为钱家这种良善勤恳之家书写一番啊。”

这是摆明要插手了,钱老爷低着头琢磨,粮食这个问题确实让他感到头疼,但也不至于这么直愣愣地让县令伸手。

钱老爷琢磨来琢磨去也拿不准注意,他不如刘老爷精明,考虑这些事总会慢一拍。

眼见钱老爷下不来决定,姜琦干脆再给他让个条件:“如今县里也有些牲口得慢慢养着,要是钱老爷愿意,本官还得问钱家借几个好手指点指点。”

说白了,就是愿意往衙门里放几个钱家人了,哪怕只是负责养点牲口,但这口子一口,要是想让钱家继续出力,那就根本不担心钱家人进不去榆县权力中心。

这条件一出,钱老爷实在心动不已:“哪里哪里,县尊尽管吩咐,草民必然尽心。”

这可比刘老爷那个滑头好对付的多,姜琦笑眯眯地和钱老爷把大卖场的货品敲定了下来,甚至还得到了钱老爷拍着胸脯保证牲口的商道肯定能走通。

目送钱老爷乐呵呵地离开,姜琦捧起茶水美滋滋喝了一口。

六伢有点担忧地凑过来:“大人,把钱家人放进来没事么?”

这会县衙都是牛充的兵,里里外外铁桶一样,突然多了个外边的,六伢心里多少有点不得劲。

忽悠了钱老爷,心情不错的姜琦也不绕圈:“多个人干活不是挺好的,咱手底下的几个兄弟也没有会养这些牲口的,但凡有个病了没了的都得咱自个担着,至于别的,我可没应承什么。”

先不说用不用人就是姜琦一句话的事情,更主要的是,一旦大卖场成型,主权就完全倒向她手里了,钱家反而会因为这个大蛋糕的份额受制于她。

等到民间养殖起来了,钱家有多少能力和她抢份额还是个疑问,这就叫巧用杠杆实现资源掌控...是这么个概念吧?姜琦迷茫了一瞬,感觉好像有什么记忆划了过去。

“大人,那还要叫李地他们先过来么?”六伢的声音打断了思路,姜琦把怪异的感觉抛到脑后。

姜琦摆手:“不必,按原先交代的吩咐下去就是,如今鸡鸭的数量比先前估量的多,你记得找人把地方圈大点。”

知道钱家要带牲口回来,姜琦就直接在西城外圈了个地方当养殖场,调了些城里的老弱过去。他们做不来重活,但去外头拔草捏虫养鸡鸭的能力总是有的,前期先拿野草和豆粮混着喂养,等后头作物长出头,除草回来喂也是个法子。

鸡鸭安排住了,就轮到耕牛了,姜琦掐着手指算了算,这会离最后的播种也不过两三天的日子,有了耕牛也最多再耕十几亩出来,等开垦的日子结束,这两头牛就能腾出来跟军队那边做换粮的买卖。

姜琦缓缓吐了口气,到现在为止,榆县的框架就搭建的差不多了,按目前的进度下去,榆县大概是能安稳把这个冬天度过去了。

从穿越过来一直紧绷着的神经松了一下,就松出了事。姜琦当晚就觉着头脑发胀发热,没听着牛充说了什么,直接从椅子上栽倒下去。朦胧间只瞧见了牛充脸上惊恐的神色,和他急躁喊人的模样。

姜琦好像有意识,又好像并没有,她只觉得熟悉。隐约记得前世好像也是这样,发着烧拖着沉重的身体往前一点点的走,说起来她是为什么穿越,她穿越前有些什么事,似乎都模糊不清了,

也不对,她真的有过前一世么,前世的记忆断层式的模糊,亦或者她仅仅做了个异世界的梦?这个念头一起,原主的记忆和前世的记忆突兀地糅杂起来,恍惚间反而让姜琦明白了之前原主和张扩之间莫名的不和谐之处在哪。

北梁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两任皇帝,他们在攻城略地的时候,对盘横在各地的世家大族都持敌对的态度,这就导致很多在上一个朝代,也就是大周朝任职的官吏,包括他们所在的世家都不屑于和皇帝合作。

在这个知识还没有下放的年代,无疑是切断了北梁的基层架构,别看现在皇帝捏着大军,但也是能打不能治,这个朝代覆灭是迟早的事。

但妙就妙在,皇帝对于小型地主式家族的迫害并不严重,并且放宽了商人读书的条件。而战乱,尤其是针对世家的攻击,导致了这些大家族向外奔逃的过程中,迫不得已会拿出书籍拓本来同商人交换财帛,也就导致了世家藏匿的部分书籍流向了北梁中底层的百姓。

而张扩所在的张家就是拿到了些许书籍拓本的幸运商户。这代张家族长是个有眼力见的,不仅大肆换购书籍拓本,还试着在皇帝眼皮底下把一些世家旁支子弟藏匿了起来,这才有了张家下一辈能读书的契机。

但读书归读书,直接把人调去做官的好事让张家非常焦躁,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张家开蒙时间不久,张扩就算是全家最聪明的,也不过认了个字,让他当官恐怕不怎么合适。但张家人又不想放弃这个有问题的馅饼,干脆就从藏匿的世家子弟里给张扩求了个妻子。

这个年代上下层有壁,即使落魄到需要商户供给,按理来说也不会答应这个事,尤其是官宦人家其实更清楚为什么张扩会被选中,在他们看来,让一个读书都不会的人去前线当县令,要是干不好,命都得搭进去。

但原身不同,她有癔症,时不时就会发病,要不是牛充作为原主娘家的人脉,怕是在逃亡路上就直接丢下了。这会有人递了橄榄枝,原身家迫不及待地就把人送了出去,这也是为什么姜琦身边居然没有个侍女跟从的缘故,原主家都干脆把她算死人了,怎么还会在她身上投资下去。

两人匆忙成亲,张家根本没机会发现她有问题,等到上了路,张扩才发现妻子有问题,可张扩又舍不得健康时期的原身能教他识字读书,干脆把身边的人都隔开,这才导致姜琦穿越后能钻空子稳住张常。

姜琦生涩的脑袋勉强转动,这下来看,张常当时候莫名的信任和服从都有了缘由,更重要的是,放空的脑袋萌生了一个念头——作为对权力渴求的初生世家,张家对于她而言,是可以拿捏着合作的。

想通了这一点,姜琦似乎听到了系统机械的咔嚓声,她向上努力伸手,一层薄薄的膜困着她,将她向下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