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路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上路看书 > 观心 > 第11章 第 11 章

第11章 第 1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郎月慈带着施也进了会议室,他关上门,说道:“我没想到你能跟韦亦悦呛起来。不会真生气了吧?”

“没有。生气的是他。”

“你这算不算降维打击了?”郎月慈坐到了施也的对面。

“觉得我话说重了?”施也反问。

“那倒没有,你也没怎么着他。就是觉得没必要。”

“恕我直言,你给他递台阶才是没必要。他根本就不会念你的好。”施也看向郎月慈,“何必要事事周全呢?人还是得有点儿脾气,才能护住自己的边界线。”

“你竟然是个这样的性子。”郎月慈表示意外。

“我从来不信以德报怨,也不会逆来顺受。”施也说道,“其实我也觉得意外,你竟然会是这样的性格。”

“年轻时候也挺冲的,现在想想,那会儿得罪了不少人,其实真没必要。”

施也笑了声,说:“你要是现在不年轻,那我又算什么?怎么说自己还捎带上我啊?”

“啊……抱歉,我没那意思。”

“逗你的。”施也打开电脑,“干活吧。”

这次是坐在了正对面,会议桌足够大,俩人也都不是只顾自己舒服的人,自然不会互相影响。屋内很安静,施也专心地在看着电脑屏幕,而郎月慈却走了神。在他第三次抬起头看向施也的时候,施也“正好”抬了眼皮。郎月慈眼中闪过一瞬的惊慌,还没说话,施也就出了声:“问吧。”

“你这样显得我很傻。”郎月慈端起了水杯。

施也把电脑屏幕向下压了压,露出完整的脸,直视着郎月慈说道:“你这样欲言又止显得我很不好相处。”

“没有。”郎月慈喝了口水,放下杯子,说,“请教一下,你刚才跟成支说的‘只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是我?”

施也向后靠在椅背上,说:“我跟她说的‘只有一个问题’,是指你们办公室现在的人际关系,在这个限定前提下问题不在你身上,你不是造成争吵和不睦的原因。”

郎月慈追问:“那抛开这个限定前提,你觉得我有什么问题?”

“回答你的问题之前,你得先告诉我,你现在是在询问一个心理学从业者,还是在询问一名普通同事?”

郎月慈道:“刚好我的同事在心理学方面是专家。”

施也无奈一笑,说:“我说过了,分析案情是工作,工作时候运用专业技能这是职业要求。但生活中,我不会在说每一句话之前都斟酌措辞,更不会对接收到的每一句话都做出分析和判断。那种行为对我的专业以及我本人都毫无助益,纯粹是在自我折磨。”

“好吧,那就结束这个话题。”郎月慈回答。

施也却并没有结束话题,反而回答了郎月慈的提问:“你没有挑起争吵,也没有做出激进的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行为,那么你就没有义务和责任去缓和本就不是你造成的尴尬和冷场。就像刚才在外面那场对话,阴阳怪气的是韦亦悦,给出回应的是我,你完全不用给他台阶下。”

“总不能让场子就那么尬在那儿啊,多难受!”

施也说:“我不觉得尴尬,也不觉得难受,因为我没做错什么。或许韦亦悦很窘迫很难受,但那跟我有什么关系?跟你更没有关系。那是他逞一时口舌之快造成的结果,是他该承受的。而且,你递了台阶过去,他也没接,反倒把你自己也卷入我们的谈话之中,他不接你台阶的时候,你是不是更无奈?如果我刚才也没接你的台阶,尴尬就转移到你身上了。假设他性格再尖锐一点,他还会把从我这里受到的委屈转移给你,你反倒引火烧身。”

“所以我跑了。”郎月慈呼出一口气。

“下次可以再早一点跑。当你察觉到气氛不对,下意识要缓和的时候,告诉自己先停一下,把想说话这个欲望转换成站起来离开这个动作。远离战场,保护自己。”施也说道,“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当你把自己的能量过多地放在周围的人和环境上时,你留给自己的能量就不足了。自身能量不足就会累,人在累的时候,会更容易接收到来自外界的负反馈,面对负反馈的时候你又会想要调和,自身能量就会更低,你就会更累。然后你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那你呢?刚才我听见了,你不是也给小昭台阶了吗?这对你不是消耗?”

“这是我要负责的事情啊。”施也看着郎月慈,认真说道,“我和韦亦悦的对话间接促成了后面他和徐圣昭的对话,徐圣昭会那么做,既是向我表态示好,也是维护我。而他们俩的对话之中又提到了我,所以当时那个对话发展成了三个人的关系。我发起结束对话的意愿,徐圣昭顺势结束了对话,我们俩决定退出群聊了,就剩下韦亦悦一个人,那就不存在对话这个概念了。”

“退出群聊。”郎月慈笑了起来,“你也太会找形容词了。”

这一次,施也看到了郎月慈眼角的弧度,这也是两天来他展露出来的,第一个非社交性微笑。施也意识到郎月慈的问题不小,而且他也听得出来,刚才郎月慈那个提问,是一种寻求帮助的信号。但此时此刻,在还不足够了解的情况下,施也不会贸然提出郎月慈真正的问题。好在郎月慈还能被逗笑,他心里还有些东西能牵住他,帮他维持着正常的社交。

临近午饭时李隆和马博回到了市局。赶时间吃完午饭,大家就一起进入会议室进行案情分析。最先开口的是李隆,他和马博一起到了大安市,在当地同事的协助下,完整复现了杜君衡在案发前后的行动轨迹,并再次与杜君衡在当地的朋友孙勤学进行了谈话。

按照孙勤学的说法,在案发前一周,杜君衡主动联系了他,让他帮忙联系中医。因为孙勤学退休前是在当地的中医院工作,所以当即答应下来,还让杜君衡把王淑的病历发给他。孙勤学把王淑的病历拿给自己熟识的朋友看过,结论基本一致,王淑的病情基本已经是没有治疗意义,这个时候中医和西医唯一能做的就是缓解痛苦。杜君衡还是不甘心,说打算去找孙勤学面谈。可以说这场会面是杜君衡主动促成的。

见面之后杜君衡看上去悲伤憔悴,中午孙勤学陪着他跟医生朋友见面吃饭。孙勤学家里还有个九十多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不适合招待人,所以吃完午饭之后二人就找了个地方喝茶。期间孙勤学一直在劝杜君衡,杜君衡的情绪一直很低落。直到到了晚饭时间,杜君衡说饿了,于是二人去了一个小餐馆吃饭,也就是杜君衡和人发生冲突的地方。吃饭时杜君衡的情绪更加失落,说到王淑的病,甚至还伤心地哭了出来。

至于与陌生人的冲突,在孙勤学看来,是很意外的。孙勤学说自己认识的杜君衡是个特别礼貌克制的人,二人是高中同学,认识了大半辈子,他几乎就没见过杜君衡跟别人红过脸,更别说当街争吵。当时有人走进餐馆坐在了杜君衡身后的位置,可能是因为冬天穿得多,餐厅桌子之间的间距又小,对方挤到了杜君衡,杜君衡当时就拍案而起,骂人家不长眼。

“可能?”施也抓住了李隆转述中用的词汇。

李隆点头:“对。孙勤学原话用的就是‘可能’。我也向他求证过,他说他坐在杜君衡对面,从他的角度,他没看到杜君衡被撞到。而且对方被骂了之后也是一脸莫名其妙,还说了一句‘我根本就没碰到你’。这句话在监控中也有所体现。”

“孙勤学对这件事有什么表示吗?”施也追问。

李隆回答说:“他当时的语气很委婉,但以我的经验来分析,他其实是知道杜君衡不占理。只是冲突发生的当下,他选择了朋友,而不是事实。询问过程我录像了,施教授您一会儿可以看。”

“好。你继续说。”施也点头。

“冲突发生之后,孙勤学和店员都来劝架,店员还给另一桌的客人换了位置。之后,按照孙勤学的说法是,杜君衡可能也觉得丢脸,很快就结账离开了。”李隆低头又看了下自己的笔记本,找到重点之后接着说道,“孙勤学在这里说,他当时对杜君衡说了一句诸如‘你今天这是怎么了’类似的问话。具体可能措辞有误差,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然后杜君衡说他老婆都要死了,就不允许他难过一会儿吗。孙勤学说没见过杜君衡这样的状态,很担心他,所以陪着他回了招待所,俩人后来在招待所点了烤串外卖,这个时候杜君衡的情绪应该是稳定了不少,俩人吃完之后孙勤学说自己可能血压高了,当时感觉晕乎乎的不舒服。杜君衡就让他别折腾了,在招待所睡一宿。他就同意了。我和小马后来又去了医院和孙勤学的家,确认他确实有高血压史。”

施也说:“我记得当地传回来的第一份笔录里表明,杜君衡和孙勤学当晚只点了烤串但是没点酒。而且孙勤学自己也承认当晚二人滴酒未沾?”

“是的。”李隆点头,“孙勤学确诊高血压之后就戒了酒,杜君衡更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很少喝酒,所以一起吃饭不喝酒对他们来说是正常的。”

施也又提问:“孙勤学有询问过杜君衡为什么住招待所吗?”

李隆回答:“他没正式问,只是在进到房间里的时候说了句怎么选这么个地方,杜君衡说能睡人就行了。我和小马把那招待所周围转了一遍,可以说那个招待所很普通,也可以说它很特殊。普通是因为同类型的很多,特殊则是因为在那个招待所后面有条小巷,从巷子钻出去后走一小段路就是高速辅路,顺着辅路往西大约两公里就能上高速了。今天我们就是从那条路回来的,从上了高速开始计时,开到王淑家,一共用时68分钟,这是在工作日白天的路况下。如果是深夜,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开到。所以,施教授说的没错,理论上,杜君衡确实有可能趁夜往返容新和大安完成作案而不被人发现。”

这个结论其实是意料之中的,前一天在施也提出这个可能性的时候,在马博认了自己确有疏忽的时候,大家心里都已经心知肚明,如果不能排除杜君衡当晚趁夜往返的可能,他就是本案嫌疑最大的嫌疑人。

在李隆说完之后,马博接过话来,说道:“我已经联系了交管那边,让他们尽快协助,把对应时间段高速路的监控和收费站的监控都整理出来,同时也让大安那边的同事帮着走访调查当地的租车公司。一会儿会议结束之后我再去跟通讯公司联系一下,调取案发前杜君衡的手机信号。案发时他手机信号确实一直不在本地,但如果他真的是凶手,不排除他会提前去往大安踩点的可能性,这个我会继续跟进,一有消息就跟大家同步。”

这次案情分析会时郎月慈还是坐在了施也的身边。两个人挨得不算近,但就在身边的变化还是很容易被发现,更何况,施也原本就承担着“观察郎月慈”的任务。

会议刚开始没多久,郎月慈就开始垂着头,他把两只手都放在桌子下,起先只是偶尔的变换双手的位置,接着,是单手反复用力抓握,而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两只手互相用力揉捏。同时,也因为就在身侧,郎月慈的不安与压抑着的呼吸声也被施也捕捉到。

施也拿出自己的手机,用远离郎月慈一侧的手操作起来。很快,电话铃声响起。

“抱歉。”施也把手机拿到桌面上,“学院领导给我打电话,可能是有什么事,这个电话我得接一下,要不咱们暂停一会儿?”

“行。施教授您先忙,我们等您。”李隆立刻说道。

施也再次说了抱歉,拿着手机起身走出了会议室,紧接着郎月慈也走了出来,他路过施也的时候丝毫没有停顿,直接刷卡离开了办案中心。施也想了想,没有跟出去,只是走到了楼道里靠窗的位置。很快,郎月慈再次出现在施也的视线之中——他上了自己的车。

车的尾灯一直没有亮起。过了大约十分钟,就在施也觉得自己再不回去实在说不过去的时候,郎月慈打开了车门。虽然下车的动作有些踉跄,但好歹是站住了。关好车门后,郎月慈扶着车门又重重地呼吸了两次,而后向着办公区走来。施也仍旧举着手机,只是借着来回踱步的姿态远离了窗口。直到用余光看到郎月慈重新进入办案中心,施也才放下心来。他等郎月慈回到会议室后才假装挂断电话,匆匆回去。

“实在抱歉耽误大家时间了。”施也落座的同时说道,“我这学期还在教课,刚才学院领导和教务跟我确认课程情况。”

“已经解决了吗?”李隆问道。

施也点头:“嗯,解决了。明早我要给学生们上课,得中午才能回来。如果有进展你们就先讨论处理着,我回来之后再跟进。”

李隆道:“施教授放心,我们不会打扰您给学生上课,我们这边如果发现什么会同步到系统里,您能直接看到。”

“多谢。”施也点头,“那咱们继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