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路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上路看书 > 观心 > 第4章 第 4 章

第4章 第 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施也下午没课,就提前“早退”了。先去超市买了菜,然后回家给母亲做饭,陪着母亲吃完饭之后又去医院给父亲送饭,最后才回到自己家。果然按照他预计的,到家时已经九点了。

洗完澡坐到书房里,刚要翻开论文,就又收到了一条消息。

“公大-侦查-岑羡”发来了微信:【施教授,现在忙吗?有个案子你可能会感兴趣,方便的话电话沟通。】

施也想了想,回复道:【不忙,我给您拨过去。】

电话接通,彼此寒暄了两句,岑羡切入主题:“刚才接了我学生的电话,他手里有个案子,我觉得你可能会感兴趣。”

“您学生的案子?”

“对,我以前的学生,也是公大的,不过他毕业的时候你还在没到公大,你们不认识。”岑羡介绍起来,“案发在容新市,前段时间出了个命案,死者女性,66岁,死因是割喉。目前的调查方向是入室强|奸杀人。具体情况因为要求不能细说,我那个学生比较在意的是死者家里的陈设和案发现场尸体周围的物品。据他所说,死者手臂下压着一本书,是你的著作,那本科普类的《犯罪心理学》。”

“只有这一本?”施也询问。

“死者身下只有这一本,而且书封染了血,你的名字刚好被血盖住了,现场照片就只能看到书名。对了,我学生还说,死者家里有不少侦探小说,还有法医学和痕迹学的书。”

“法医学和痕迹学的都有哪些?”

岑羡说:“他说是公开的教材,没有咱们内部的资料。死者生前是退休的小学老师,社会关系中也没有在公检法系统工作的,基本接触不到内部资料。”

“您的学生有跟您描述他的想法吗?”

岑羡想了想,回答说:“他说是一种感觉。我这个学生比较敏感,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直觉很准的天赋型学生,有时候很细微的细节他都能抓住。具体情况我也只是转述,你要是感兴趣的话,你们俩加个联系方式聊聊?”

施也看了眼表,回答说:“命案调查时一般都是保密的,没有案卷的话我做不出更多分析。跨地区的更是不太可能知道详情,他能说的大概都跟您说了,我们俩再聊估计也说不出什么来。这样吧,您帮我传个话,如果他真的觉得这本书是意有所指的话,可以申请协助,不管是远程还是我去现场,只要协查的任务给到学校或者局里,我就能拿到更多信息。如果走不了协查走邀请也行,这方面您比我有经验。”

“好,我明白了。”岑羡道,“那就先这样,打扰你了。”

“您客气。替我给您俩儿子带个好。”

“不巧,今儿这俩都不在家。心意替他们收下了,改天见着了一定替你转达到。”岑羡语带笑意,“放假有机会来我们这儿玩啊,上次来是为了办案,都没好好招待你。”

“这刚开学啊!离放假还早着呢。”施也也笑了起来,“等我有机会去骚扰他俩,绝对不跟他们客气。时间不早了您早点儿休息。”

“你也是,注意身体。那就先挂了。”

过了一个双休日,周一上班照例是晨会、组会。答应了给学生指导论文,施也自然也是不会爽约。到了下午临下班前,院长洪刚把施也叫去了办公室。

像往常一样,谈话的开始是诸如工作如何学生如何有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一套流程,施也虽然不喜欢这些官话套话,但还是礼貌地应对着。绕了二十分钟,洪刚终于进入了主题。

“上周五我接了个老朋友的电话,说是手底下有个案子推进得不畅,想找我帮忙介绍个专家,案子倒是不复杂。施也啊,要是出差的话,你有什么困难没有?”

施也快被绕得头痛了,他看向院长,说:“领导您直说吧,您是想让我去还是不想让我去?”

“我们对于这种合作当然是不抵触的。说教学相长是咱们托大了,咱们出去的目的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当然,如果你生活或者工作上有困难,咱们也是可以拒绝的。毕竟教学任务繁重,你身上有责任。”

施也道:“您是想让我去吧?”

“主要看你,我充分尊重你的决定。”

“为什么非得是我呢?我资历浅啊!”

洪刚端起水杯抿了口茶,说:“去年你帮着部里在俞江办的那个特大案件,虽说因为程序问题,嘉奖没落在你身上,但你这名头是打出去了。现在不只是公大最年轻的教授,更是系统里最年轻的犯罪心理学专家了。”

“拿我当牌面了。”施也呼出一口气,说,“洪院,我还是那句话,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以前外面是不信不懂不理解,那会儿心理学分支不受重视,我难受。但现在这个趋势,把心理学捧上神坛奉为圭臬,动辄用NPD、ASPD来归纳分类所有嫌疑人,也不是什么好事,我其实更难受。心理学不是拿来贴标签的,更不是万能的。传统刑侦技术是这么多年那么多前辈的经验总结,是实践出真知,就是绝对的破案根基。”

“这我当然清楚。”洪刚语重心长地说道,“但关起门来说,基层警力不足是事实,社会变迁发展过程中诱发的群体性心理事件也不在少数。你不想神话心理学,我也不想神话传统刑侦技法。我们寻求的不就是用更科学的方法综合解决问题吗?心理学和刑侦技巧的融合本就是未来趋势。不然我们也没必要让本科生都必修犯罪心理学基础课程。”

施也知道自己拒绝不了,于是道:“去哪?去几天?”

洪刚把桌上的文件袋推到施也面前,说:“不远,容新。动车一个小时就能到。”

“入室杀人那个案子?”

“你知道?”洪刚抬手指了下施也,“你啊!明明都找到你了,还跟我演。”

“我没演,我是真不想——”

“施也。”洪刚打断道,“我知道你的想法,也能理解你的心情。我用我的警衔向你保证,院里绝对不会拿你当招牌。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的采访和所有与学术和案件无关的事情,只要你不想,我肯定全都给你挡了。其实我同意你去还有一个原因,清零计划提上日程了。你这个年纪,要想不被质疑,要想更轻松地获得信任,得有足够的履历。这履历不是学术上的,你写再多论文做再多课题,都不如亲自去实践。你每用你的专业协助侦破一个案子,你的履历上就会多一笔。当你的实践履历足够优秀的时候,你说的话就有分量。”

这个理由,确实让施也无法拒绝。

“我明白了。”施也点头,“那我回去准备一下,明天出发。”

洪刚按住桌上的文件袋,低声说:“还有个小问题,你顺手给解决一下。”

“我就说您不会放过我的。”施也无奈,“我都答应去了,您的小问题还能不给您解决吗?您说吧。”

“我有个学生现在在容新市局。你去了会跟他共事。也没别的意思,你帮我关注一下他的状态。”

“只是学生?”施也疑惑。

“啧,这玩笑不能乱开啊!”洪刚正了神色,“那学生天赋特别好,不止是射击体能这些方面,是脑子特别快,直觉特别准,记忆力也好。见过一面的人,走过一遍的路,甚至说过一遍的话,他都能记得住。当初不止我们看好他,国安的都想挑他走。”

“但是?”

“但是,他立志子承父业,回容新当缉毒警去了,这些年一直干得不错,年纪轻轻就是大队长了。部里在筹备清零计划,让各单位选荐人才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不止是我,凡是教过他的老师,全都不约而同地提了他的名字。名单报上去没多久,就听说过了审,部里开始安排操作,先把他提到市局刷一下履历,然后从市局抽调,结果调令还没正式下,就赶上了一个大案。他带领先遣队进入现场,结果只活了他一个。”

施也愣住了。

洪刚似是确认般点了下头,又重复了一遍:“就活了他一个。他绝对是重大立功表现,人才和荣誉嘛,谁都想要。代州省厅那边有自己的心思,这也是能理解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没操作成功,这孩子最后还是去了刑侦支队。”

施也道:“您是鞭长莫及,也是没有那个通天手眼,不知道您的宝贝学生有没有受委屈,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受影响,而且事发之后突然的关心又怕给他带去压力,所以让我去给您探探情况,是吧?”

“那都是三年前的事了,他到刑侦也两年了,我们也不是一点消息打探不到。但打探来的消息,总没有亲眼看见的好,而且前两年上面下面各种大案要案频发,去年俞江那案子直接捅破了天,旧案重启的事情一直被搁置着,今年初才又重新提上日程。既然提上日程来了,这些名单上的人就得重新筛一遍。这两年我们关注着,他应该不太会受委屈,但他大概率会被影响。”洪刚顿了顿,接着感慨道,“这孩子哪哪都优秀,就有一点,太敏感。敏感是双刃剑啊,他的天赋就源于他的敏感,但太敏感的人心理容易出问题。”

“岑教授也教过他对吧?”

“诶?岑羡找过你?”洪刚的意外之情明显不作假。

“我就说不会无缘无故的!”施也叹了一声,说,“我是上了贼船了。行了洪院,这案子我会尽力,您那宝贝学生我也会去观察一番。不过您别指望我能帮他到什么程度,心理学不是万能的。”

“但我们小施教授可以是万能的。”

“又把我架火上烤!”

“晚上请你吃饭?”

施也拿过文件袋说:“等我回来您再请吧,我得回去收拾行李,这案子说不准什么时候能破,我要是十天半个月回不来,得多带点儿衣服。对了,课怎么办?”

洪刚道:“你过去只是协助侦破,没人会卡你的时间。好在容新不远,高铁很快就能到,就是得辛苦你了。”

施也:“领导,以后早就决定好的事情,就不用询问我的意见了,您直接安排工作就行。我绝对服从。”

洪刚笑了下:“辛苦你了。”

次日下午,施也在给学生上完课后就直接去了车站,登上开往容新的高铁。

上车前洪刚把他“宝贝学生”的履历发到了施也的手机上。公大毕业,容南区分局禁毒大队,然后就是容新市局刑侦支队。

公大作为部直属学校,是整个系统内最顶尖的高校。基层警力一直不足,公大毕业生其实大部分是回基层。学校里流传着一句话,“聚是一团火,散是派出所”,是调侃,也是现状。

容新市级别高,下辖的区相当于其他省的地级市,容南分局其实不算基层了。毕业之后能直接回原籍分局,并且晋升顺利,看来他在当地还是有人脉和关系的。不过无论是不是基层,禁毒都是绝对的一线。

在禁毒一干就是十年,履历简单,荣誉不少。个人嘉奖三次,个人三等功两次,个人一等功一次;他所在的大队有集体二等功和集体一等功各一次;他本人还有“全省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等其他荣誉。细算下来,说年年拿奖也差不多。

“确实是个好学生。”施也在心中暗暗感慨。

看着这样的履历,施也想起了前一天洪刚的话。

重启旧案的计划细算下来是五年前就有的了,当初施也被聘副教授刚满五年,他根本没想过直接聘教授,结果莫名其妙地被谈话,稀里糊涂地准备资料,一番内审外评之后竟然就评上了。然后那个“系统内最年轻教授”的名头就落在了自己身上。

评上教授没多久,他就被领导叫去谈话,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了解到上面有把往年尘封的未侦破的大案要案重启侦查的计划,内部命名为“清零计划”。

因为这些旧案都是尘封了十年以上,最多的有长达四十年的,当时办案的警察有不少已经去世,还在世的大多数也年纪大了,没有精力和体力再去追查,所以“清零计划”要从各地挑选年轻的人才,还要高智商高学识的专业人士提供技术支持。

施也知道自己是被挑中了,因为那些尘封旧案中有不少算得上是“变态杀人”,在面对这些案件时自己的专业能够用得上。

正像洪刚说的,自从这个计划提上日程后,各地就跟约好了似的频发重案大案,去年俞江的重案甚至牵扯出了系统内重大渎职腐败涉黑高层,这个“清零计划”也就在各种原因之下放缓了进度。

施也都评上教授好几年了,也不过是偶尔能接到一些尘封案卷,只是让他了解,没人说要怎么侦破,也不见有人联系他。不过倒是亏了那些旧案,这几年他的课题一直都很顺利。

虽然选人的具体步骤和条件施也不清楚,但洪刚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